第(1/3)页 看破不说破。 更何况还只是猜测。 孔颖达并没有在这方面多说什么。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说服更多人,去当辩论赛的评委。 郑文修立志要把这次辩论赛变成一大盛事。 在他眼里,这就是儒家的盛事。 他一定要倾力相助。 在他的亲自劝说下,颜师古答应了,陆德明答应了,虞世南、诸遂良、姚思廉、颜相时、褚亮答应了,甚至连房玄龄和魏征也答应了…… 细算之下,赫赫有名的文学馆“十八学士”中,有多达七人将担任辩论赛总决赛的评委。 这阵容堪称“奢华”! 消息一公布,朝野震动。 早朝之上,议论此事的官员也非常多。 李世民多聪明。 只说这是好事,便不再多言。 不过这意味着什么,不言而喻。 李承乾和李泰也是卖力表演,调动魏王府和东宫的一切力量,让人参与! 京城各府也是争先恐后。 能派出家族子弟的就派出家族子弟,没人能够胜任的,索性直接资助那些博学的舌辩之士。 他们全都看准了风向,谁也不希望错过这样一个出风头的好机会。 参赛的队伍很快飙升到让人瞠目结舌的两千多支。 而主动报名想要担任小组赛和晋级赛的评委,也是多如牛毛。 这就需要筛选了。 郑文修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,让裴如意和周锋负责筛选。 日子过得很快。 在截止报名时,总参赛队伍达到三千支! 每支队伍四人,也就意味着有一万两千个文人参赛。 当然,这只是最简单的统计。 因为每个队伍都会有自己的智囊团。 而且按照郑文修的说法,在正式开赛前三天,每支参赛队伍是可以更换一人的。 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参赛队伍都会储备一些预备队员。 说起来很好笑的是,原本因为文人带头抵制,生意受到影响的如意酒楼、长安小吃、豆记、宿刀铁匠铺等,每日收入都因这辩论赛而大涨。 近期因此而涌入京城的人都多得吓人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