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听他这么一说,李世民忽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了。 他嘴唇都有些发颤地问郑文修要笔。 好记性,不如烂笔头。 这个古今通用。 他虽然悟性很不错,也能勉强跟上郑文修的节奏,但他说的这个轮廓太庞大了,对他而言又太过重要。 他不想有任何的疏漏和错解! 李承乾也早就想要笔墨纸砚了。 他急忙看向郑文修道:“大哥,我也需要。” 郑文修指了指书房道:“你到我书房去拿吧,我得边说边琢磨,不能有什么偏差。” “好好好!” 李承乾自觉地担起跑腿的角色,像是一阵风一样冲进书房拿来笔墨纸砚,趴在石桌上开始写。 李世民也迅速把郑文修先前所讲,给简明扼地记下来,然后道:“关于这理学的部分,还有吗?” 郑文修想了想道:“暂时就搭这么个框架吧。我一直觉得搭框架,不宜太复杂,如果他们填充不够,到时候我再抛出一些论点,继续引领就是!” 这话说得连李世民都要膜拜了。 引领! 对,引领天下文人墨客,引领儒家,光想想都激动人心啊! 郑文修抽了下鼻子道:“接下来说另外一个新学说,我给命名为‘心学’。” 李世民和李承乾双眼睁大道:“心学?” 郑文修像是老学究传授知识一样,指了指他们的笔道:“赶紧记!这心学呢,认为‘心即理’,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。所谓‘四方上下曰宇,古往今来曰宙,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便是宇宙’是也……” 李承乾慌忙抬头道:“大哥,你说慢一点。” 郑文修放低语速道:“心学强调生命的过程,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,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,是天理,在未发之中,是无善无恶的,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!” “我这想了一首诗概括此论,你们可以记一下,‘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’” 李承乾写完后,像个三岁孩童一样看向郑文修:“这……好难理解和领悟!” 李世民连忙问郑文修:“此论是不是源自孟子?” 郑文修再次向李世民竖起了大拇指:“以前还真没发现你如此博学!说源自不准确,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最高可以追溯至孟子。我既然是要画儒学的新轮廓,那肯定要有理有据,让人咸服,不然没人会感兴趣的!” 对于这一点,李世民非常赞同。 这也是他这么激动和钦佩的原因所在。 郑文修所说的这些在有据可考的同时,又有新的想法。 第(2/3)页